株洲年产300兆瓦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项目是湖南省、株洲市重点项目,也是全国首条年产300兆瓦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,该项目由株洲国投集团投资,占地面积161亩,厂房建筑面积6.8万平方米。
研究对4条在产产线的每平方米3.2mm光伏玻璃的天然气、纯碱、石英砂成本进行测算,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和纯碱价格取2022年3至5月平均价计算,产线规模越大且良率越高,每平方米玻璃的燃料和原料用量越小,玻璃生产成本越低。在未来,听证会的通过率将直接影响供给过剩的程度。
华东地区、华南地区、西北地区的光伏组件现有产能、新增产能、2026年产能均位列第1至3位。信义光能、福莱特等企业自有超白硅砂矿并在纯碱采购中具备成本优势,我们预计每平方米光伏玻璃可节约1元左右的成本。云南省石英砂储量丰富,光伏玻璃生产原料供应风险低。根据听证会披露信息,2022年上半年预计有20条新增产线点火,新增产能共计21500t/d。据企业听证会信息,江西彩虹新能与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、隆基股份签署合作协议。
洛玻现有中建材(合肥)新能源有限公司、中国建材桐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、中建材(宜兴)新能源有限公司、秦皇岛北方玻璃有限公司、凯盛(自贡)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压延玻璃生产基地。2026年华东地区产能仍处首 位,约16.2万吨/日,占全国总产能的45.1%,华南地区产能次之约为5.3万吨/日,华中地区、华北东北地区、西南地区、西北地区产能均约3万吨/日。到2025年,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1.3亿吨左右。
推动建立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,做好与能耗双控制度的衔接。全面提升能效标准,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,推进变压器、电机、水泵、工业锅炉等通用设备升级改造,推广节能高效先进适用工艺设备。引导化工企业向化工园区聚集,推动企业转变用能方式,推动蒸汽系统能量梯级利用、汽轮机改造,鼓励以电力、天然气等替代煤炭。优化产品结构,促进石化化工与煤炭开采、冶金、建材、化纤等产业协同发展,加强炼厂干气、液化气、氢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。
推动建立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,鼓励TOD模式(以公共交通为导向)的城市规划开发。到2025年,废钢铁、废铜、废铝、废铅、废锌、废纸、废塑料、废橡胶、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1800万吨,到2030年达到2300万吨。
加强洞庭湖区、湘资沅澧四带等区域内湿地保护,推进东洞庭湖、西洞庭湖、南洞庭湖等国际重要湿地和浪畔湖、江口鸟洲等国家级省级重要湿地的保护修复,加强南山牧场等南方草地的保护修复力度,增强固碳能力。积极建设坚强电网主网架、智能配电网和微网,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。鼓励燃煤替代,推动烧结砖瓦行业规模化经营,逐步提高电力、天然气消费比重。以能耗双控制度为基础,逐步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,实行能耗指标和碳排放指标的协同管理、协同分解、协同考核。
因地制宜开发水能,做好水电挖潜增容工作。(省科技厅、省发展改革委、省市场监管局、省教育厅、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)2.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。加快提升省内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。推进工业余压余热余气、废气废液的资源化利用和园区集中供气供热,推动电、热、冷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。
各类财政贴息资金、风险补偿资金,将绿色金融产品优先纳入支持范围。加强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及两岸天然林保护、公益林建设和造林绿化。
各地区要准确把握自身发展定位,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,坚持分类施策、因地制宜、上下联动,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。鼓励企业积极实施绿色采购和绿色办公,广泛使用循环、低碳、再生、有机等绿色认证产品。
大力发展绿色商贸、促进绿色消费,广泛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生产生活方式。完善建筑节能、减碳、绿色改造等标准体系,研究出台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等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文件,提高节能减碳要求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,贯彻绿色低碳理念,完善公共设施,提升服务水平。积极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,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、组织形式、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创新。提高公共出行比例,打造高效衔接、快捷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,推进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建设,推动超、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客运体系,支持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(郊)列车,深化市区、城乡、村镇为基本框架的全域公交体系建设,积极引导公众主动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。支持自贸区建设双碳服务平台,引导上市公司、进出口企业、碳交易重点企业等对标国际规则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,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,计入企业环保信用。
大力发展绿色贷款、绿色股权、绿色债券、绿色保险、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。对照国家标准要求,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。
省属国有企业要制定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,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(省生态环境厅、省发展改革委、省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)(三)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1.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。
因地制宜发展垃圾焚烧发电,降低垃圾填埋比例。大力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,按照一园一策原则逐个制定循环化改造方案。
省财政加大对碳达峰重大项目、重大行动、重大示范、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,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投资,落实节能节水、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,更好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。推动能源统计信息资源共享,制定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制度。一、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,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,坚持总体部署、分类施策,系统推进、重点突破,双轮驱动、两手发力,稳妥有序、安全降碳的原则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,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,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。三、重点任务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、节能减污协同降碳、工业领域碳达峰、城乡建设碳达峰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、资源循环利用助力降碳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、绿色低碳全民行动、绿色金融支撑等碳达峰十大行动。
开展林农微碳汇试点、区域碳中和试点、跨区域联合碳中和试点,探索制定相关标准、路径和制度安排。建立健全节能管理、监察、执法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,完善省、市、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。
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减排潜力,积极引导开展节能诊断和清洁生产审核。积极推动农业智慧技术、生态技术、增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加快普及节能低耗智能化农业装备,推进化肥、农药减量增效,加强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。
积极推动在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、气候投融资、绿色债券等方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。(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)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
支持行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碳排放核算、碳汇等方法学研究,建立健全碳排放、碳汇计量体系。(省商务厅、省财政厅、省政府外事办、省发展改革委、省科技厅、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)(十)绿色金融支撑行动1.大力发展绿色金融。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,推广电商快件原件直发,推进产品与快递包装一体化,整治过度包装,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领导小组工作要求,扎实推进相关工作。
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、挂牌融资和再融资,鼓励金融机构、社会资本开发绿色科创基金,发行绿色债券。(省交通运输厅、省发展改革委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、省商务厅、省公安厅、省能源局、省机场管理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)(六)资源循环利用助力降碳行动1.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发展。
组建省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咨询委员会,开展重大政策研究和战略咨询,提供专业和智力支撑。推动完善氢制、储、输、用相关标准。
加强国际交流,持续深化中非经贸合作,构建能源资源绿色开发长效合作机制。推动构建现代化新型能源电力系统,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。